航空装备制造业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集大成者,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国防及现代化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其中,航空是指载人或非载人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可分为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而航空装备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的五大行业之一,是指任何用于航空运输、军事航空或民用航空的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和附件等。
航空装备制造主要包括航空部件制造和航空装备整机两大部分。其中,航空装备整机按用途可分为军用航空装备整机和民用航空装备整机两大类,军用航空装备整机包括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等,民用航空装备整机包括商业航空装备和通用航空装备,商业航空装备有国内和国际干线客机、货机或客货两用机以及国内支线运输机,装备包括公务机、农林机、巡逻救护机、体育运动机、等。
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为航空装备设计研发与原材料供应,原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其中,金属材料包括航空钢材、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复合材料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中游为航空装备制造,主要包括航空部件制造和航空装备整机两大部分。其中,航空部件制造包括航空机体、航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三大部分;航空装备整机可分为军用航空装备整机和民用航空装备整机两大类,是航空装备制造的主导环节。下游为航空装备的应用及配套,民用航空装备主要应用于各航空公司等,军用航空装备主要应用于空军军队,其配套服务包括航空燃料、机场建设、地勤服务等。
2023年5月,中国商业航空市场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商飞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结束了中国没有自主品牌商业大飞机的历史,标志着国产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中国航空装备制造真正开始走向国际顶尖领域。长产业链、高关联度、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征推动着航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引领航空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几年中国航空装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航空装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航空装备市场规模达1275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航空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90亿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包括航空装备整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体以及机载设备四个部分。在航空装备制造业各个细分产业中,航空装备整机占比最高,其比重达到56.1%;其次是航空机体,占比28.7%;而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分别占比11.1%和4.1%。(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竞争格局来看,基于航空装备制造业的自然垄断特质,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主要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导,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逐步形成了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众多航空部件供应商为辅的竞争格局。其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励志成为具有领先创新力、先进文化力、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积极发展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等飞行器,为国防安全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自主研制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大力发展“新舟”系列支线飞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西锐系列通用飞机、“鹞鹰”民用无人机等,为交通运输提供先进民用航空装备。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中国商飞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和“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方向,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向高端市场迈进重大一步。
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28个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新材料、先进装备等7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筑航空装备制造核心竞争优势,推动河南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建设。
在航空部件制造领域,我省高质量推进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全省唯一以“航空航天及”为主题的省级专业孵化器,洛阳九创航空装备产业社区积极打造集孵化、投资、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目前已吸引上海交大、海普半导体、航辉、航准精密等40余家科技型企业进驻。宜阳县稳步推进洛阳航空航天智创产业园项目建设,其产业园定位为世界一流高精尖航空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航空航天全闭环产业链条,打造高端航空航天产品配套产业集群。2023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宜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将加快落地一批标志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科研项目,推动国家突破并掌握航空发动机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新乡市加快建设航空航天专业园区,先后实施了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园、平原航空机电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项目,致力打造以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生产为核心、维护维修和技师培训为抓手、辐射周边带动外协配套为特色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在装备领域,我省高标准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载体。郑州市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聚焦通航特色资源,把发展无人机产业园、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园、航空文化产业园“三大产业园”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打造通航产业“河南样板”。据统计,2023年1至11月,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工业总产值26.21亿元,同比增长13.21%;营业收入11836.57万元,同比增长74.65%。安阳市先后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成安阳航空培训与无人机产业园、安阳林州航空运动旅游产业园、安阳通航产业园,已形成北关区无人机全产业链、示范区通航服务、林州滑翔运动、文峰区航模制造的特色产业格局。其中,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区已聚集安阳蜂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安阳唯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河南坤宇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入驻无人机企业达40余家。园区从整机、发动机、电池、飞控系统等研发制造,到零部件加工、检验检测GA黄金甲平台、飞行服务等等,形成了产业链基本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集群。周口西华县谋划发展无人机产业,建成西华无人机产业园,已吸引河南蓝天之翼无人机、河南润航、河南酷农、深圳大疆等多家无人机企业入驻,打造成为集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服务型产业园。
在航空仿真制造领域,我省高水平打造航空仿线月,河南航投集团通过增资控股西安飞宇,引入首家航空仿真模拟设备制造企业,填补了河南航空仿真领域的空白。此后,河南积极引进广东优翼、东方瑞丰等龙头企业,不断充实航空仿真技术的科研实力与飞行模拟器的制造水平。2022年6月,郑州河南航投集团航空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同时首套“河南造”航空仿真模拟设备运往坦桑尼亚,实现首次中国制造的大型航空仿线月,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将围绕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搭建集人才聚集、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等综合科技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国产首台B737-800机型D级商用飞行模拟机颁证投运,该模拟机在目前同类产品中整机国产化率较高,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技术水平,标志着我省在航空装备制造业领域实现新的飞跃。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在原材料研发生产、航空装备制造及其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航空原材料方面,我国钛合金、航空钢材、陶瓷基等特殊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逐步走向海外市场。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我国航空机体的制造技术已达到高度精密和自动化水平GA黄金甲平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大幅提升,机载设备研发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航空装备整机制造国产化进程加快。在行业商业模式方面,我国大部分航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不仅提供高质量产品,还提供集设计、研发、生产、维护和培训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尽管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存在短板。例如,在发动机领域,我国仍缺乏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高性能涡喷发动机等产品;在电子设备领域,我国仍缺乏高性能雷达GA黄金甲平台、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产品。二是创新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一方面,我国在资源配置利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重复投入、重复研发等;另一方面,我国在创新机制体制上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如创新激励不足、成果转化困难等。三是市场开拓仍需加强。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主要聚焦于国内市场,对外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潜力,需研究探索行业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
总体来看,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提升我国航空装备制造水平,实现航空装备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航空力量。
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工艺,掌握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对引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更新换代速度。
二是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设计搭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航空智能工厂,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需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制造生产成本。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与国际展览、产业论坛等大型活动,加强与国外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航空装备的品牌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同时,还应深入挖掘国际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针对性制定一系列支持航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向航空装备领域。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助推航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